多孔陶瓷是一种内部含有大量连通或闭合孔洞结构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犹如一块坚固的“陶瓷海绵”,这种结构让它同时具备耐高温、耐腐蚀、抗磨损和可再生等优点,使其在过滤、分离、扩散、催化和吸声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多孔陶瓷已成为工业、环保和能源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

高气孔率的多孔陶瓷体©萍乡信达环保新材料
1、多孔陶瓷按照孔径的不同如何分类:
尽管应用领域广泛,但决定多孔陶瓷性能的核心因素却非常集中:即其内部孔道的直径——孔径。它如同材料的“灵魂”,构建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完整分离谱系。
(1)大孔陶瓷
孔径范围:通常 > 50 纳米。
特点:孔隙率高,通透性好,阻力小,但过滤精度较低。
主要功能:主要用于粗过滤、分散、支撑、布气、催化剂的载体等。它主要拦截的是悬浮物、泥沙、铁锈、藻类等肉眼可见或显微镜下可见的颗粒。
(2)介孔陶瓷
孔径范围: 2 纳米 ~ 50 纳米。
特点: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微孔陶瓷,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选择性。
主要功能:能够过滤细菌、部分病毒、胶体、大分子有机物等。在精密过滤、膜分离、纳米材料制备等领域应用广泛。
(3)微孔陶瓷
孔径范围: < 2 纳米。
特点:孔径极小,气体或液体分子在其内部的扩散行为受孔径限制显著。
主要功能:可用于气体分离(如从空气中分离氮气和氧气)、分子筛、深度除油、去除极小粒径的微粒等。其分离机制不仅仅是“筛分”,更多是基于分子吸附和扩散速率的差异。

NPC西村陶业用于气体过滤器和真空吸盘的多孔陶瓷©北崎国际贸易
2、孔径大小对多孔陶瓷应用性能的影响:
-
通透性与过滤精度的平衡
孔径直接决定了通量与精度的权衡:孔径越大,流体阻力越小,通量越高,但过滤精度也随之下降;反之,孔径越小,精度越高,但通量会显著降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根据目标颗粒物粒径和系统压力进行综合取舍,或采用由大孔到微孔的梯级过滤设计来兼顾两者。
-
比表面积与反应活性
介孔与微孔陶瓷因其纳米级孔径而拥有极高的比表面积,能为催化反应和吸附过程提供大量的活性位点,从而显著提升效率。这一特性使它们成为高性能催化剂载体和吸附剂的理想选择,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与环境治理领域。
-
机械强度与结构稳定性
通常,大孔陶瓷因其更厚的孔壁和致密骨架而具备更高的机械强度与抗热震性,适用于高温、承压等苛刻工况;而微孔陶瓷结构更为精细,机械强度相对较低,更适合在温和受控的环境中实现精密分离与纯化。
3、不同材料制成的多孔陶瓷及其应用:
多孔陶瓷可以由多种无机材料制成,不同材料赋予其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从而适用于不同领域。
主要材料类型及应用如下:

综上所述,通过精准调控孔径与选配材料,多孔陶瓷得以在过滤、催化、生物医用等关键领域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面向未来,它必将随着材料科技的进步,为能源、环保等更多产业的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上述插图来源于百度图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账号仅做图片举例展示
声明:本文由 CERADIR 先进陶瓷在线平台的入驻企业/个人提供或自网络获取,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站及 CERADIR 立场,本站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